在历史的长河中,壁画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深厚的历史价值。《中国古壁画艺术全集》是一部集结中国古代壁画瑰宝的巨著,它不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古代文明的窗口,更是对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一次系统性整理和深入研究。啦啦君旨在对这部全集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在艺术、历史和文化层面的重要意义。
从艺术角度来看,《中国古壁画艺术全集》是对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一次全面展示。壁画艺术作为古代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艺术价值在于它能够直观这些壁画不仅在绘画技巧上展现了极高的水平,如线条的流畅、色彩的鲜艳、构图的巧妙等,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从唐代的华丽璀璨到宋代的清新淡雅,再到明清的精致细腻,每一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貌。
《中国古壁画艺术全集》收录了从先秦到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壁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涵盖了宗教、神话、历史故事、日常生活等多个主题,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广博与深厚。每一幅壁画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它们或是描绘宗教仪式的庄严肃穆,或是展现宫廷生活的奢华富贵,或是记录民间风俗的淳朴自然,这些故事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幅幅生动画卷。
从历史价值来看,《中国古壁画艺术全集》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壁画中所表现的内容,往往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关,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史料。例如,唐代的壁画中有许多关于佛教内容的作品,这反映了当时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而宋代的壁画中则出现了更多的文人雅集和山水风光,这与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兴起和对自然山水的崇尚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古壁画艺术全集》的出版,使得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得以系统整理和广泛传播。通过对这些壁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宗教信仰、社会生活、艺术审美等。这些壁画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创造,也是历史的见证,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古代社会的独特视角。
从文化层面来看,《中国古壁画艺术全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一次重要贡献。壁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壁画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审美,也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哲学和价值观念。
例如,许多壁画作品都以寓意深远的宗教故事为主题,这些故事往往具有教化人心、劝诫行善的功能,体现了中国古代道德教化的传统。同时,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服饰风格、建筑景观等,都是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建筑等文化的重要素材。《中国古壁画艺术全集》的出版,不仅保存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为现代设计师和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中国古壁画艺术全集》的出版,也是对中国古代壁画保护工作的一种推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壁画因为自然风化、人为破坏等原因,面临着消失的危险。这部全集的出版,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壁画的价值,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从而促进壁画保护工作的开展。
最后,从国际交流的角度来看,《中国古壁画艺术全集》的出版,也为世界了解中国古代壁画艺术提供了一个窗口。通过这部全集,世界各地的学者和艺术爱好者可以更直观地接触到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魅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中国古壁画艺术全集》不仅是一本艺术作品集,更是一部历史档案、一部文化宝典。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视角,也为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部全集的出版,是对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次重要贡献。随着这部全集的出版,我们可以期待中国古壁画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更多的光彩。
进入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最大的“赛克勒”展厅,首入眼帘的是巨幅的中国元代壁画《药师经变图》,它的“老家”是中国山西洪洞广胜寺,画中端坐着药师佛,十二神将陪伴左右,表现了药师如来及其随从所在的东方佛教净土的盛况。
中国古代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 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 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与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领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上文物看山西。 在山西上党地区众多的文物胜迹中,宋、金、元木构古建筑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壁画,又成就了上党文物的蔚蔚大观。
由著名文化学者、作家冯骥才作序,葛水平和木兵编著的地域文化图册《尘埃?上党寺观壁画》,由北岳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收录了长治、晋城两地寺观壁画照片121幅,涉及五代、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为古代上党地区各个历史阶段寺观壁画绘制的最高水准和代表作。 其中所存的五代、宋、元壁画,堪称我国古代寺观壁画之孤品和精品。 这些珍贵的壁画,题材之广泛,画技之精湛,令人惊叹,被冯骥才誉为“上党的金墙玉壁”。
《尘埃?上党寺观壁画》系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图册中的壁画照片由晋城市摄影家阎法宝、程画梅夫妇摄制,从他们近年实地走访上党地区的156处寺庙拍摄的1600多幅图片资料中精选汇编而成。
这些珍贵的壁画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古代上党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民俗及风土人情,表现了不同时代画工们创作壁画的多种艺术风格,对于考证上党乃至中国的美术史以及社会、宗教、文化等诸方面的研究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作家葛水平在书中撰写的《上党壁画沉思录》,从文化角度对上党壁画的渊源、艺术价值进行了探究,同时也对上党壁画保护不力的现状感到深深忧虑,希望有关部门切实加大保护力度,使精美绝伦的上党壁画焕发出闪耀的光彩。 现选发书中部分文图以飨读者。
▲图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诸神屯留县姬村宝峰寺(元代)壁画
上党的金墙玉壁
/冯骥才/
山西上党地区的历代壁画遗存,是由当地著名摄影家程画梅、阎法宝及一些文化志愿者历经数年的艰辛跋涉,寻访、拍摄和记录集约而成的。
▲上党寺观壁画
山西的寺观壁画驰名于世,诸多名作亦曾拜谒,可是对上党整个地区的壁画却是头一遭看,然其存藏之丰,画艺之美,令人惊愕。 于是,惹起了心中的一种文化的敬畏。
上党身在太行太岳的深处,山水雄奇,历史古远,文化醇厚;当历史的大鸟飞去,会不经意地把它美丽的羽毛遗落在山野之间,那就要看今人是否识得与珍惜了。 记得十多年前发起全国文化遗产抢救时,鉴于山西与河北两省寺观多,壁画散布广,特别是乡野小庙的壁画大多没有列入文保单位,故将这两省的田野壁画列入抢救和保护之列。 可是此事进行得并不如愿,河北的张北地区有人做,山西却一直没人做。
然而,中国毕竟是个文化古国,总有心怀文化的良心的人。 一些摄影家和作家站了出来,默默地承担起这件事,终于将深藏在上党大地皱折里的这些壁画杰作采录和整理出来。
▲长子县大中汉村三嵕庙壁画(清)
中国的绘画,先画在建筑的粉壁上,后来才画在案头的绢素上。 所以壁画更古老,更具源头性,应受特别的重视。
中国的壁画,在佛教东渐的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三种样式。 先是具有鲜明中亚和西域特征的西域样式,继而是受西北少数民族影响的敦煌样式;进入中原后,最终形成了汉化的中土样式。 山西壁画是中土样式的典范。 那种与《八十七神仙图卷》和《朝元仙杖图》如出一辙的造型和画风,不只在永乐宫里可以看到,在上党地区高平上董峰村的万寿宫、沁水坪上村玉皇庙、高平南李村观音寺等处的壁画中,也都可以领略到这种中土样式特有的笔法、造型与神采。
可贵的是,上党地区保存的壁画上自五代,下及明清,完整地呈现着千年壁画各个朝代画风的嬗变。 比如五代时期的简括浑朴(平顺实会村大云院),宋代的丰繁典雅(高平舍利山开化寺),元代的沉健雄劲(高平上董峰村万寿官),明代的雍容大气(沁县郭村大云院);清代画风的世俗化、乡土化,以及文人画法的介入,也鲜明地表现在这一时期上党各地的庙宇的壁画中。
一个并不太大的地区所保存的壁画,竟能如此完整和有序地拥有各个时代的画风,应该是一种历史的幸运,也无疑是一宗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
▲沁县郭村大云院壁画(明代)
在我国的画史上,往往出于一种文人画雄踞主流带来的偏见,壁画被排除在外。 唐以后的画史很难再见到壁画作者的姓名。 中国壁画史基本上是没有画工姓名的历史。 虽然,壁画具有工具性,服务于宗教,但民间画工们的画艺并不在精英画家之下。 画工们作画时必需面壁站立,立腕悬肘;每画长线,还要弯腰屈膝,一笔到底,画出的线条却流畅自如、随心所欲、精准传神。 那些伏案作画的精英们有能力画出如此动辄数十平方米巨幅的壁画吗?
▲紫微大帝与西母娘娘
令人兴奋的是,这些壁画的特征,民间画工们超绝的才华,全部十分精彩地体现在上党这些壁画中。 特别是这里的宋元壁画,堪称中国壁画“国宝级”的力作;一些画面应是中国壁画乃至中国绘画的经典。
可是,随着时代流转,社会变迁,壁画失去了使用功能而离开我们的生活,成为历史。 然而往往在这种时候,由于人们尚不能将其视为不可再生的宝贵的历史财富,大批遗产因之泯灭消亡。
我相信近二十年乡野壁画的消失是大量的,令人痛惜!为此,这个时代需要有人“先知先觉”,抢救历史,为了未来,勇于承担,就像上党这些文化的志愿者对壁画抢救性记录所付出的努力。
接下去要做的事便是编制数据库存、档案,进行深入的学术性的研究了。
如果今天我们能够保护好这些彩墙画壁,待到明天就一定是上党人的金墙玉壁。
上党寺观壁画沉思录
(节选)
/ 葛水平 /
弥陀殿门外,树老时,叶子黄了,贴地的蔓草疯长,几只麻雀在廊檐下觅食,醉人的安静弥漫进骨缝里。 一缕阳光的贴近,让我感受到了温软、易逝、短暂。 寺庙唤醒了身体里的安睡,因为,寺庙里藏匿着时节带给我梦呓的欢愉。
是的,一个唯一可以对付时间的物种——手艺。
佛的脸上照着黄昏的夕阳,周遭被咄咄逼人的神秘包围着,佛关切地俯瞰着,四下里缄默无言,一切又显得那么生动,不加装饰。 庙外,牛羊永远悠闲着一种姿态,庄稼轮回着节气,物质的世界醒着。 庙内,手艺人把佛国恒永的快乐定格在墙壁上,任岁月风云变了又换,任人生来了又去,一概不惊,拈花微笑。
▲平顺县实会村大云院壁画(五代)
平顺大云院里最出名的那一方五代壁画少到令人触目惊心。 难道传统的手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都必然会面临冲突、震荡、裂变的命运吗?五代,此时的画匠因袭了唐风,尽管他们不能摆脱宗教施主的命题,但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顿悟反映到了他们的作品中。 在灰暗的天光下,时间充满动感,充满 *** ,时间向世界显示着未来的光芒。 此时,时间中人类的精神轨迹被一方墙框住了。
▲道教神祇图
这是一个没有声音的世界,但这些历经千年的壁画却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那是连接眼前的神界与未来的俗世之间的桥梁,寻着桥梁,我们都将回到那个红尘纷扰的民间。
绘画是艺术创造过程,但是,艺术从来就是极具个性的劳动。 寺庙墙壁上的时间是稳定的,光明永在,时间的味觉,时间的停滞,时间作为第四度空间,让你在那个切近的空间中,告诉你万物有灵论,因为,世界是活着的,活着的万物,风和雾,雨和雪,所有东西都具有生命力。
民间手艺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或“画家”,他们只是当地以绘画为生的“画匠”,有些时候,庙宇建设资金多寡不一,僻于乡村难以引来高水平的画家。 进庙里画画只是他们的谋生之道。 文人画是一个应道时尚的标尺,它无形地影响着画匠们的绘画风格。 绘画是艺术创造过程,但是,艺术从来就是极具个性的劳动。
▲郊区石桥村二仙庙壁画(清代)
有什么样的时代,便有什么样的艺术。
曾经的时代,人民不仅信仰众多的神祗,也认同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存在,使得民间始终生活于一个相互依赖的多重社会关系之中。
当下社会,文化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的飞速,业已富裕起来的人们到底缺失了什么?
生命充满了生与死、爱与恨,充满感知又处在未知,在精神底蕴无比深刻的荒芜之上,生存之外,循迹攀升,能够找到声音的旋律,找到白天与夜晚交替的节奏和韵律,找到解救、释放、安稳,然后进入神奇之境。
壁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 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 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在这些众多的发现中,也包括了许多描绘人的图像,有些堪称宏幅巨制。 内蒙古阴山岩画就是最早的岩画之一。 在那里,我们的先人们在长达一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这类图像,这些互相连接的图像把整个山体连变成了一条东西长达300公里的画廊。 据推测,是宗教或巫术的感召促使先人们不辞辛劳地创作了这些图像。 类似的图像还可以在苏北的连云港孔望山将军崖岩画遗址中见到。 到了新石器时代,我们要把目光投向那些地处边远地区的神秘岩画。 在云南沧源发现的岩画反映了人类的活动,包括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 岩画的构图更趋于复杂,所表现的内容也由单个的物体发展为互相关联的具有动感的人。 它们的存在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当然,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们在绘制岩画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边界的限制,岩面也并没有作任何的处理,它们的创作是无拘无束的。 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于陶器和木结构建筑的出现,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们马上就发现这些材料是绝好的作画之处,于是,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纹样出现在这些器物上。 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中国先民的杰出创造。 此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 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寻味,关于这种图案具体的含意一直在猜测之中。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的图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绘制于陶缸上的《鹳鸟石斧图》,出土于河南临汝闫村。 该图以写实手法所描绘的鸟、鱼及斧据说代表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历史事件。 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描绘了氏族成员欢快起舞的景象,堪称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杰作。
Copyright @ 2024 啦啦收录网 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来路自动抓取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被显示网站的内容或立场。
你是本站第位访客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2022150304号